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、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印发《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》。该标准体系包括5个一级子体系,22个二级子体系,73个三级子体系,以及若干四级、五级子体系,覆盖氢能“制储输用”全链条。从产业链技术路线拓展、应用场景创新、破除应用障碍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补充,也通过前瞻性的标准预设,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技术制高点和话语权。
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随着人工智能崛起,电力行业从传统供应转向智能调度、需求响应与负荷预测。其中,人工智能与虚拟电厂的融合,不仅能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,还能催生能源产业新商业模式与增长点,为产业链企业带来发展机遇。
近一年来,国内单月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在50%-54%之间的水平徘徊,迟迟未能突破55%的关口。如今,这一关口已经逾越。
第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展(第四届EESA)日前在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举行。展馆内,全球首款智能体储能系统EN 8 Pro展位前围满了专业人士。不远处,Elementa金刚系列电池舱与新能源制加氢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,吸引国内外客商目光……众多创新产品的集中亮相,折射出我国储能产业从“单一功能”向“系统智能”、“短时调节”向“长时支撑”、“独立应用”向“多能协同”的发展趋势,引领着全球储能产业发展风向。
若将视野放大,新能源汽车的储能潜力就显得更为可观。据统计,广东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00万辆。“按平均每辆车搭载65千瓦时的电池计算,全省车载储能约2亿度电。”广东电网能源投资公司经营部高级经理刘羿说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《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-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》,方案提出,在破除“内卷式”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,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。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、锂电池产业,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。
9月1日晚,汽车企业集中发布8月新能源车销售“成绩单”。比亚迪8月产销简报显示,8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37.36万辆,与上年同期的37.31万辆基本持平,1—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286.4万辆,同比增长23%。比亚迪表示,公司2025年8月出口新能源汽车合计8.08万辆。
在新能源汽车的世界竞争版图上,甲醇汽车正在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。德国有造车新势力正在力推甲醇跑车,瑞典驰名世界的斯堪尼亚重卡也正在打造甲醇重卡……近来,国外甲醇汽车的布局正在掀起新一轮竞争热潮。
8月28日,全国工商联发布“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”。在全国工商联最新开展的第27次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中,2024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6379家企业参与申报,其中营收排名前500位的企业正式入围“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”榜单。
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7月底,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(充电枪)总数达到1669.6万个,同比增长53%。其中,公共充电设施(充电枪)420.2万个,同比增长38%;私人充电设施(充电枪)1249.4万个,同比增长58.8%。